笔趣阁 > 大顺宝藏 > 第55章 往事如云

第55章 往事如云


周通等三人见李过已死,寻宝的线索自然也便随之断绝,三人也只好灰头丧气地随同官军回湘州城而去。巴拉图还一直在喋喋不休地发看牢骚,而周通孙力二人则一直垂头表气地不予理采。
  三人回到城中,自然要商议一下今后应何去何从。孙力轻叹一声说道:“此次寻宝之行,虽然未能成功,然而我等却也已尽力。如今事巳至此,也只能说天意如此,看来也只能空手而归了。”
  周通沉思一阵,缓缓说道:“人们大都认为,李过一死,那财宝也便随之成了一个再也无人知其下落的永久之谜,可周某总有一种感觉,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试想如此重要的一批财宝,那李过为了护卫这批财宝连生命都可以舍弃,怎会任其成为一个再也无人知其下落的世间之谜。所以周某断定,李过定然会把那藏宝的秘密传于一个他认为绝对可靠的人。只是这位传承人到底是谁,一时之间却也无法查找,看来如今也只好如孙将军所言,暂回我鄂城,以后再徐徐图之了。”说到此处,不由慨叹一声,继续说道:“想我周通,一生做事,少有败绩,不想今日却败在一个亡国之将的手中,实是让人有种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觉。心下着实不甘啊!”说到这里他又怨愤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巴拉图,心中暗道:“这可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若不是这蠢货屡屡坏我计划,这次怎会败的如此惨重,以致落得个铩羽而归的结果。可想归想,人家毕竟是位爷,又能将他如何。”
  次日,三人也便无可奈何的离开这湘州之地,回鄂城而去。这倒使那位湘州守尉巴音库大大松了一口气。
  三人回到鄂城,自是首先见过都统大人济格尔,向济挌儿详细汇报了一番此次进山寻宝的过程。对于这次的无功而返,周通和孙力还一再向都统大人表示歉疚之情,表示甘愿受罚。济格尔倒也亚非无理之人,本来他让二人进山的初衷并非真的为了要寻得那财宝,而主要是为了监护自己那不靠谱的儿子,只要儿子平安归来他便知足了,何况他也已从他们的汇报中听得出来,这次寻宝行动所以失败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儿子任意胡为所致,所以他并未为对周孙二人做任何责备,反而对二人好一顿抚慰,让他们好好将息几日再办公事。二人谢过都统大人然后各自回家。
  单说周通回家以后,对于这次的先败一直难以释怀。本来指望这次寻宝之行能有所斩获,为大清国立个大功,从而受到朝庭赏识,也好博得个更好的前程,实现早就藏在心底的要出人头地的梦想。因此在行动中也是不惧艰险,费尽心机。为了成功甚至差点搭上性命。可最后却落了个一无所获,铩羽而归的结果。因此,几天以来,他时常感叹自己命运不济,老天不佑。若按常理而言,他已经算是够幸运的′了,年纪轻轻便已经有了别人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地位。就因为此,还引起他周围不少当年在战埸上靠着拼命才混到和他如今差不多地位的同僚们的的羡慕忌妒恨(这种情况还引出了一些故事,后文中还有详叙)。可他就是这么一个自以为是,好高骛远,永不知满足的人,否则也不会发生这么多的故事。
  事情想的多了,思想便难免有些天马行空,他忽然觉得近些年来似乎有些流年不利,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在故意和他作对。除了这次寻宝行动失败,使他出人头地的希望落空以外,他还又想起了另外一些不顺的事,比如他与都统大人的女儿已成婚多年,而至今己至中年的他竟然还未立住为他周家传宗接代的子嗣。这已经成为他周家人的一块大大的心病。
  想到这些,他的心中突然浮现出一件事和一个人。一想到那件事和那个人,他的心中突然惊悚的有些难以自控地紧缩。这是一个隐藏在他心底多年的一个最大的秘密,也是刻在他心上的一道深深的伤疤,已经成了他永远抹不去的一块心病,时不时的象一把钢刀一样在他的心上搅动。
  要说清他这心病的来历,还要从三十多年以前说起。
  前面已经说过,周通的老父周奎曾为前朝的朝中高官,崇祯当政后因受魏忠贤一案牵连,本当被斩首,幸亏当时正在当红的周皇后也就是周奎的妹妹极力为他周旋开脱,最后总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被判了了个削职为民。当时周奎在朝中还有个同僚,平日里两个人的关系处的相当亲密。和周奎一样,这位同僚也被牵扯进魏忠贤案中,可他却没有周奎那么幸运,被判了斩刑。当时周奎妻子和这位同僚的妻子都正在孕期,案发之前,两家曾有个约定,如果日后双方所生的孩子为一男一女,日后便结为夫妻,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指腹为婚。
  后来,两位妻子先后生下孩子,周家先是生了一个男孩,便是周通,稍后那位同僚家生了个女孩,取名英儿。可那位同僚夫人身体却是有些不好,丈夫被斩以后更是雪上加霜,生下英儿以后,免强捱了一个来月便归西而去了。死前她便把英儿托付给周家,因为以前双方有过婚约,周家也便理所当然地将英儿接回家中,和周通一块抚养。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两个孩子长到七八岁时,周奎便给二人请了先生,教二人读书,同时也请了练武师教周通练习武功。这时的周通逐渐显现出异乎常人的聪明才气,无论文武,都是先生一教便会,一点即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凡事有着自己的见解,时不时提出一些让先生都有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文武老师都不断在人前夸赞其天赋异禀,大有神童之质,前程不可限量。而和他一起读书习文的英儿,和他相比虽然是逊色了些,可也算得一位天质聪慧的女子。
  既然练武,平日里就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甚至伤筋动骨之事,家中人有时也会闹个大病小灾。那时周奎虽然已被削职为民,可靠着以前在朝中积攒下的一些人脉,再加上周皇后的关系,他与宫中仍然有些联系,每当家人中有了伤病之人,周奎便会从宫中请来一些医术高明的医官来家中诊冶。
  来周家诊病最多的是一位姓常的御医。既然能成为御医,其医术自然不是一般的高超,尤其一套针炙之术,简直已经达到出神λ化的境界,每逢周通有了伤病,周奎是尽力将这位常御医请来,有时练武中受伤较重,或伤筋动骨,本来是疼痛难忍,无法活动,可只要常御医几针下去,疼痛感立消,很快便能恢复正常。几次下来,周通便对这看着有些神奇的针炙之术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吵着闹着要常御医教他这门医术。常御医见他非常聪明可爱,也十分好学,便把这针炙之术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础手法以及一些常用穴位向他介绍一番。过了些日子再次见面,常御医却有些吃惊地发现,这孩子并非出于好奇随便问问,而是在认真地在进行研习,这些日子不但把自己所教的东西已掌握的烂熟,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见解和发挥。常御医很快便意识到这孩子不是一般的聪明好学,而是具有无限潜质的可造之才。于是也便十分认真地向他传授起自己的医术来。后来还特意带来一些医学书藉供他研读。可周通却只是对针炙方面兴趣浓厚。对其他医学领域却并无甚兴趣,不料这却给了一直陪同他左右的英子一个机会。
  受到周通的感染,英子也对医学发生了不小的兴致,只要常御医一来,也便凑在一旁时不时的求教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常御医见她虽然不及周通那般有着出类拔粹的天赋,却也决非愚钝之辈,也便不断地向她传授一番。如今见常御医拿来一些医学书藉,而周通对此却并不是很感兴趣,自己拿过一看,却是如获至宝,用心研读起来。
  在向周通传授针法的过程中,常御医曾一再强调,人身上有几处关键大学,决不可轻易乱用。因为这些大穴乃人体经脉之中枢,若使用得当,对疾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若是手法力道运用不当,轻者针刺之处可短时失去知觉,不受支配,重者则永远不能恢复,成为终生残疾。接着常御医便把几处大穴的位置一一向周通做了指点。而周通也把这些牢牢记在心中。待常御医走后,周通出于好奇在自己的膝处试了一下,一番操作以后,竟然慢慢找对了地方,果然如常御医所言,直觉整个小腿一阵痛麻,变得不听使唤。周通急忙拔出银针,从此不敢再作尝试。
  待周通和英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国家形势实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先是闯王打进北京城,大明朝灭亡。接着便是清军入关,闯王李自成败出北京城。随后又发生了周奎靠着出卖朱三太子的功劳傍上了大清,随同大清将军济格尔出兵追剿李自成。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李自成的残兵剿,济格尔将军被任命为湖北一带的都统驻于鄂城。而做为济挌尔麾下的慕僚的周奎自然也在鄂城安顿下来。随后也便把家窒搬来在鄂城安了家。这时的周通已经长到了十四五岁的年纪。
  近些年来,国家大势虽然动荡不安,可却并未耽误周通的习文练武,如今他的武功已是大有精进,无论是拳脚套路还是刀枪剑戟都已练的十分纯熟,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算得上一位武功高手。
  就在周通整日苦练武功的同时,和他同时成长的英子当然也没闲着,毕竟是一个女孩子,所以她对周通所迷恋的武功并无兴趣,却是迷上了医学之道。整日里泡在一些医学书籍之中,学的十分认真。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针炙之道。如今已经算是小有所成,能够出手给人诊些病症了。


  https://www.bqbwx.cc/53166_53166899/323231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