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顺宝藏 > 第85章 邂逅高僧

第85章 邂逅高僧


李自成听了,却也再无他言,也便随同那僧人向大殿走去。
  以李自成的出身和经历,本来他并不不相信什么天意神灵之说,当然对于佛教之说更是不屑一顾。他只相信一条,那便是武力。武力强,则可以打胜仗直至得天下。历朝历代  ,哪个成功者不是以武力取得的成功。可是随着他经过多年奋斗才得来的天下迅速土崩瓦解,再加上平日里不断受到那牛金星和宋献策一班人的说教和影响,他慢慢觉得,也许这天意和神灵之说真的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可那天意和神灵毕竟只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一种虚无飘渺的说法,就算相信却也无处去敬奉。可如今却是大为不同,他在率领一班兄弟拼死摆脱清军之后,竟然误打误撞地来到这夹山寺中,以他的学识,虽然对佛教的真正教义也只不过就是个一知半解,可他却知道,在民间,人们信奉最广的便是佛教,百姓们每当遇到单靠人力难以解决的灾难之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到寺院中去烧香拜佛,以求得佛祖的护佑。而如今自己也似乎已经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中,而佛祖就实实在在的摆在眼前,他自然而然的也便想到要到佛祖面前敬奉一番。
  李自成走进殿门,只见迎面便是一尊高大的佛祖释迦牟尼的塑象,而塑象前则是一条长长的供案。按照通常的规矩,既然是来到佛前想求得佛祖的护佑,自然也要对佛祖有所表示,起码香烛供品之类是不能少的,当然还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向寺内捐些香火钱。而此时的李自成除了这条命以外,身上哪里还有其他,也只好相信那句叫做“心诚则灵”的俗语了。于是他几步来到案桌前,毕恭毕敬的跪倒在地,先是拜了几拜,然后跪在那里诚心祷告起来。
  李自成对着佛祖祷告一番,又许了几条大愿,终于觉得心意已了,这才又拜了几拜,然后站起身来,转身出殿而去。
  刚出殿门,迎面却又碰到那中年僧人。那僧人随即对他说道:“我家方丈有意与施主面叙,不知施主可肯赏光?”
  李自成一听这话,连忙答道:“能面见方丈,实乃本将荣幸。”
  那僧人遂说道:“既如此,施主请随我来。”说罢随即转身带领着李自成来到大殿旁边一座小小偏房门前停下说道:“我家方丈就在这禅房中相候,施主只管进去便是。”李自成听了,也不再多问,随即推门进入房中。
  李自成进入禅房之中稍一打量,只见房间不大,迎门靠墙设一睡塌,而塌前则是一小块空地。而此时正有一老僧端坐于塌前的一个莆团之上。只见那老僧满脸皱纹,面颊黄瘦,一付老态龙钟的模样。此时正在那里微眯双目,似在养神。听到有人进来,却仍然是一动不动,只是口中轻声说了一句:“施主请坐。”
  李自成听了,也便走到老僧对面的一个莆团边,与那老僧相对而坐。那老僧见李自成坐定,这才睁开双目,对着李自成打量起来。
  一  开始,那老僧的目光倒是十分柔和,而且似乎还有些无神。那样子也不过就是通常两个生人见面总要看看对方长个什么摸样。可很快便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双眼瞪的越来越大,那眼神也是变的十分犀利而有神,并隐隐让人有一种深邃难测的感觉,而脸上的神情也是变的越来越是凝重甚至是惊异。
  “老纳适才  听那知客僧说,施主乃大顺军中的一位首领,因被清军追杀来到本寺?”老僧对李自成好一番打量以后,终于开了口。
  李自成听了,随即实话实说道:“确实如此。”
  “不知施主高姓大名,在大顺朝中担何职务?”老僧继续问道。
  李自成听老僧如此一问,不觉暗中思量道:这老僧打听我的身份,看来也就是随意一问,想来也无恶意,可自己的真实身份一旦暴露,实是关系重大,眼下还是不要泄露才好。想到这里,随即说道:“本将军姓李,在大顺军中不过一普通将官而已,至于名字实是不值一提。〞
  老僧听了,面上立现不悦之色,重新微眯起双眼思量一阵,然后才缓缓说道:“老纳近来不时听闻近年来世间发生了不少大的变故,虽然说是出家人不问世事,可既然还活在世上,对于有关改朝换代的大事也总要知道一些。所以邀施主前来面叙,也不过就是想向施主打问一下如今世间的大致情势。你我既然相见,便是有缘,老纳本来有意助你脱难,不料施主却是将老纳当作外人,不肯以诚相待,看来你我也是有缘无份,老纳即使有心相助,却也无能为力了。俗语有云:话不投机半句多,你我二人此次会面到此为止,施主应何去何从,还是只请自便吧。”
  李自成听了老僧一番言语,顿吃一惊,连忙说道:“老师傅何出此言?本将愚钝,实是不解,若有不是之处,还望师傅明示。”
  老僧听了,稍一沉吟,遂说道:“事已至此,老纳不妨直言,昨夜朦胧之中,老纳曾见一道金光自西北空中而来降于我大雄宝殿的屋脊之上,老纳便断定,近日或有大贵之人驾临我寺。而今日果然便发生了将军率败军来到寺中的事情。适才老纳细观施主面相,即发现施主乃一极尊极贵之人,而且面带王者之气。虽然这股王者之气已呈消散之势,但仍然有些隐于神情之中依稀而现。所以,老纳据此断定,施主定是一位驾临我寺的大贵之人,而决非施主所自报的仅一普通将官。”

  李自成一听老僧这话,顿时猛醒,原来这老僧竟然还是一位世外高人。不由心中暗想道:“眼下自己已至穷途末路,正不知今后应何去何从,既遇如此高人,何不向其敞开心菲,求其指点  迷津。想到这里,连忙欠身对老僧施礼道:“李某实不知师傅乃是如此一位世外高人,适才果有欺瞒师傅之处,还望师傅莫要怪罪。”
  老僧听了这话,面色稍缓,遂说道:“你我初见,有所谨慎倒也可以理解,只请接下来你我诚心相待即可。”
  这时,李自成也便不再顾忌其他,实话实说道:“师傅所言果然不假,李某确非大顺军中的一位普通将官,而是当年起兵造反,后来打进北京城,夺取大明江山,建立了大顺朝的开国皇帝李自成。”
  那老僧心中虽是对这个结果已经有所预料,可一旦被证实,还是一脸的肃然,欠身对着李自成深施一礼道:“老僧见过皇上,望皇上恕老纳适才不敬之罪。”
  李自成见此,连忙还礼道:“老师傅折杀自成了,如今哪里还有什么皇上,只不过一走投无路的落难之人而已,自成实不知今后应何去何从,看来师傅实乃一位高深难测的高人,还望与自成指点迷津。”
  老僧听了,摇头说道:“老纳只不过就是一皈依佛门的出家之人,高人之说,实不敢当,可对世间大事,却也有些关注,早就发现大明朝历经二百余载,气数已尽,大明天下或将易主。不久果然便发生了各路民间英雄起兵造反的事情。听闻当年施主起兵之时,所率义兵军纪严明,杀贪官,除强梁,不扰百姓,一时之间受到百姓广泛拥戴,被百姓尊称为闯王。由此看来,施主的造反行为既合了天意,也顺了民心,也正因为此,闯王之军才一路高歌猛进,很快便打进了京城,灭了大明,建立了大顺。而闯王您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顺朝的开国皇帝。”
  李自成听老僧说完,连连点头道:“师傅所言,确是如此,不想师傅身居佛门之中,对世间之事竟然如此了如知掌,真乃神人也。”
  老僧听了李自成的夸赞之言,却并未置可否,仍然一脸平静的继续说道;“从星象上看,施主所建立的大顺朝,虽不致传承千秋万代,其运势也不会太短,可不料施主在皇位之上仅仅坐了几十日,便败出了北京城,且一路被外敌追剿,一败再败,全无还手之力,以致于如今几乎是全军复没,被逼上了绝路。面对大明和大清,为何却出现了如此截然不同的的两种结果,不知施主对此可有反思?”
  李自成听了这话,神情不觉有些黯然地说道:“实是那鞑虏之辈,久居蛮荒之地,长年以马背为家,颇具野性。其骑兵实是凶悍无比。而我大顺却多为农人出身的步兵,实是难敌这些凶悍无比的铁骑,所以清兵一入关,才导至我大顺倾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那老僧听了,却是连连摇头说道:“施主所言,只是表象,而非根本也。试想,施主造反之时,所率义军多是一些毫无战力可言的农人,说是一群乌合之众也毫不为过,可面对众多大明正规之军,却是势如破竹一般,直捣京城。应该是典型的以弱胜强之战。可就是这在义军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的明军,却能与大清铁骑对峙多年,不但将其阻于关外难以跨越长城一步,而且还时不时对其采取攻势,并取得一些大捷。而反观刚刚灭了大明的大顺之军,却是当年的锐气荡然无存,以致使清军轻易入关,数日之间便打进京城。阁下退出京城以后,面对清军的追兵,大顺之军仍是一败再败,这个中原因,难道只能用一句清兵铁骑过于凶悍来解释不成?〞


  https://www.bqbwx.cc/53166_53166899/323231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