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穿越之宁王 > 第三十章 太子朱高炽监国

第三十章 太子朱高炽监国


  
<p>在这次朝会上,大臣们大部分支持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有一部分支持立朱高煦为太子,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也获得父皇的许诺和赞许。</p>
<p>面对如此的朝会,朱高煦也来到这次朝会中,明成祖虽然也觉得朱高煦酷似自己,然而大臣们却都喜欢支持仁慈的朱高炽。</p>
<p>明成祖也遇到如此难题,只能宣布退朝再议。朱高炽由于仁爱和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也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p>
<p>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朱棣,武勇英俊,又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朱棣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朱棣本人来讲,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但是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p>
<p>文臣解缙来到皇帝的御书房,向明成祖陈述自己的建议,说道:“陛下,你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万万不可啊!”明成祖说道:“有何不可?但是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p>
<p>明成祖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事一时犹豫不决,解缙为了说服朱棣,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君臣两人相视而笑,下诏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任为内阁首辅。</p>
<p>最后,皇帝朱棣同意了解缙的建言。</p>
<p>于是,永乐二年开始下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当时,恰逢朱高炽带领明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皇帝朱棣不听。随后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p>
<p>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的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p>
<p>解缙上疏劝阻皇帝朱棣说:“启争也,不可。”</p>
<p>明成祖朱棣随即大怒,说道:“大胆解缙,你是在离间朕的骨肉吗?</p>
<p>解缙赶紧跪下磕头说道:“微臣不敢。明成祖朱棣对解缙很有意见。</p>
<p>回到宫里,在徐皇后的安抚下才转怒为喜。</p>
<p>徐皇后说道:“陛下是为了立太子之事烦,还是解缙的事情烦心呢?</p>
<p>明成祖朱棣回答道:“还是皇后比较了解朕。”</p>
<p>徐皇后对朱棣说:“每年南北征战不止,兵民都已疲惫不堪,现在应当让他们休养生息。”</p>
<p>又说道:“当今贤才都是高皇帝所留,陛下不应当以新疏旧。”</p>
<p>又继续说道:“尧帝施行仁治是从自己的亲人开始的。”</p>
<p>皇帝朱棣对她的进言总是给予嘉奖并且采纳。</p>
<p>当初,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常将国家的情报送到燕地,因此被朱允炆所杀,</p>
<p>现在明成祖想追赠爵位给他,徐皇后极力表示不能这样做。</p>
<p>明成祖朱棣不听,第二天还是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命其子徐景昌继承爵位,</p>
<p>然后才告诉徐皇后。徐皇后说道:“这并非臣妾的意愿啊。”</p>
<p>皇后在朱棣面前劝说道:“汉、赵二王品性不良,应当要选择廷臣兼任其官属僚臣。</p>
<p>明成祖说道:“还是皇后想得周到。”</p>
<p>在这一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惊动了当时整个朝堂。皇帝要求天下有识之士,应当</p>
<p>来到京城参加编撰巨著《永乐大典》。</p>
<p>这时,姚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被皇帝赐名广孝。</p>
<p>就在这时,郑和来到庆寿寺中拜访姚广孝,道衍姚广孝此时任为僧录司左善世。</p>
<p>明成祖每次与姚广孝交谈,都会称他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郑和刊印《佛说摩利支天经》,</p>
<p>并请姚广孝撰写了题记。郑和师事于姚广孝,被赐法名福吉祥。郑和与姚广孝交谈,</p>
<p>希望姚广孝出山辅佐明成祖。</p>
<p>姚广孝说道:“如今帝业己成,陛下让你找我做什么?</p>
<p>郑和说道:“陛下希望你能还俗,帮助陛下完成大业。</p>
<p>姚广孝说道:“陛下有大臣辅佐,还要贫僧为陛下做什么?”</p>
<p>郑和无奈之下,只好离开了寺庙。</p>
<p>后来,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屡次被姚广孝拒绝。明成祖又赐他府邸和宫女,姚广孝仍然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p>
<p>在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姚广孝到苏湖赈灾时,前往长洲时,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发给宗族乡人。  此后,明成祖往来于南京、北京之间,并几次前去征伐蒙古,然后让姚广</p>
<p>孝留在南京,去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p>
<p>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与姚广孝一起召集文人学子二千名学者在京师主持编撰巨著《永乐大典》的工作。</p>
<p>永乐三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p>
<p>当时,姚广孝也来到翰林院,与解缙等人商讨编写《永乐大典》的事宜。解缙在负责这次艰巨的任务,同时又兼任翰林侍读学士,又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等书。</p>
<p>解缙不敢怠慢,上奏要起用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了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来完成此次编撰的工作。在《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学者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了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的原始内容。</p>


  https://www.bqbwx.cc/44_44889/594949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