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穿越之宁王 > 第五十二章 朱瞻基考察民间

第五十二章 朱瞻基考察民间


  
<p>永乐八年春正月,召宁阳侯陈懋随皇帝亲征漠北。己卯,皇太子朱高炽摄祀天地于南郊。癸巳,免去年扬州、淮安、凤阳、陈州水灾田租,赎军民所鬻子女。</p>
<p>同年二月,明成祖以北征诏告天下,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佐皇长孙朱瞻基留守北京。</p>
<p>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在那里成家定居。</p>
<p>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以义务赡养母亲。获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夏原吉却端坐不动。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升任其为户部主事。</p>
<p>皇上听从了夏原吉的建议。永乐二年正月,夏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大理寺少卿袁复做他的副手,不久又派陕西参政宋性辅助他。    同年九月工程完工,流水畅通,苏州和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永乐三年回京,这年浙西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夏原吉率领俞士吉、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p>
<p>他们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有人请招徕百姓佃耕大水退后的淤田,夏原吉急速传疏反对。姚广孝从浙西回来,称赞夏原吉说:“他真有上古仁爱之心。”有个刘郎中,忌妒他的才能,正好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皇上想宽宥他们,郁新坚持说不行。皇上火了,问道:“这是谁教你的?”</p>
<p>郁新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皇上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刘郎中便说:“教尚书的是夏原吉。”皇上说道:“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    1398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夏原吉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的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明成祖即位后,有人将夏原吉抓住献给皇帝。皇帝将他释放,转任左侍郎。不久,皇上将他和蹇义一起升为尚书,夏原吉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徭役等制度。他提出三十多项建议,都简便而容易遵守。他说:“政策颁行后如果难以继续下去,将会加重人民的困苦,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p>
<p>不久,浙西发大水,有关官员治理得不得力。永乐元年,皇帝命夏原吉前往治理,不久命侍郎李文郁做他的副手,夏原吉请沿着三江入海的故道,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于太湖,然后量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没过多久郁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户部事。他首先请裁减过多的供给,减轻赋税徭役,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以供给边防,减轻百姓的负担。</p>
<p>永乐六年,皇上命夏原吉监督军民将木材运往北京,又派锦衣卫官校随从,惩治怠工的人。原吉担心违犯的人太多,便事先告诫他们,然后再出发,人们都非常感激他。</p>
<p>永乐七年,皇上北巡,命原吉兼理行在所礼部、兵部和都察院事务。夏原吉说道:“这不合法,假如他们真的是盗贼,又将怎样处理他们呢?”皇上这才作罢。</p>
<p>永乐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p>
<p>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皇孙朱瞻基周游乡里村落,以考察民间百姓的疾苦。  </p>
<p>皇孙朱瞻基下马车后,来到乡间巡视,看见有很多的蟋蟀,在民间叫蛐蛐。朱瞻基命宫人去抓蟋蟀,大家都去田里去抓蟋蟀。</p>
<p>夏原吉说道:“皇孙不可玩物丧志,此乃是民间的娱乐,名叫斗蛐蛐。”朱瞻基说道:“大人,我就是好奇而己,还望大人不要见怪。”</p>
<p>夏原吉说道:“皇孙还是赶快启程吧!”朱瞻基说道:“你们快点把蛐蛐装起来。”宦官海涛说道:“听到皇孙的吩咐吗?”宫人们说道:“是。”</p>
<p>宫人们将蛐蛐装进竹罐里,让宦官海涛检查后将蛐蛐装好,然后出发去下一个地方考察。    皇长孙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朱棣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p>
<p>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p>
<p>非常高兴,忙乎说道:“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作用,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p>
<p>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做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让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p>
<p>极其重要的意义。  朱瞻基习武术,又在翰林学士的指导下学习儒家学术,虽然他也有他父亲那种学习经籍和文学的天资,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p>
<p>皇帝朱棣尚武,常带朱瞻基离开京城去狩猎和进行军事视察。朱瞻基喜好促织,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这些只是他个人爱好而己。  </p>
<p>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嫡,后因侍郎胡濙的密疏,才使明成祖改变更换太子之意。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理政,急召胡濙入宫商谈国事。太子朱高炽说道:“当年多亏你上密疏,才让父皇改变更换太子之意。”</p>
<p>胡濙说道:“太子宽厚仁慈,为百姓平反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是大明的幸事。太子朱高炽说道:“父皇让你寻找建文帝,最近进展如何?</p>
<p>胡濙说道:“微臣惭愧,自永乐五年起,微臣寻找建文帝好几年至今无果,所到之处,也向陛下报告民间隐情。母亲去世时,臣请求回去守丧,陛下不同意。</p>
<p>臣虽然升任礼部左侍郎一职,但是微臣仍然因为母亲去世而难过,无法为母亲守丧而伤心。”太子朱高炽说道:“既然你想告假,本太子答应你,先回乡守丧三个月,然后再回来辅佐本太子,如何?”</p>
<p>胡濙说道:“微臣谢太子体谅,臣告退。”太子朱高炽接着又召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商议国事。</p>
<p>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期间,汉王朱高煦制造流言诽毁太子。明成祖朱棣改胡濙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胡濙到任后,秘密上疏驰送北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事,并陈述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别的过失,明成祖非常高兴。  </p>
<p>夏原吉和皇孙朱瞻基在下一个地方去考察百姓的生活状况,朱瞻基看见百姓的生活艰辛,又见到官吏的剥削,当场让官吏停止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当地的官员无不敢听命。</p>
<p>这时,夏原吉手中拿了一些粘黄米粉的饼进呈给朱瞻基,说道:“请殿下将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朱瞻基说道:“好。”</p>
<p>夏原吉说道:“百姓如今生活困苦,臣找了这个给殿下充饥,望殿下不要嫌弃。”朱瞻基说道:“没想到这饼真好吃。”夏原吉说道:“微臣去讨些水来,殿下稍等片刻。”</p>
<p>朱瞻基说道:“夏大人快去快回。”夏原吉说道:“臣遵命。”夏原吉向附近村民讨些水来,村民见到这是一位贵人,就向夏原吉下跪说道:“大人,请为我们做主啊!”</p>
<p>村民李甲说道:“大人,我们这个村子今年收成不好,好几天吃不上饭,官府向我们催着交粮,我们不交粮,就把我的闺女拿出去抵,你说我们还有什么活路吗?”</p>
<p>夏原吉说道:“你们有什么难处,细细说来,本官一定会处理。”村民李甲说道:“多谢大人,你不是要水吗?草民这就带你去。”</p>
<p>村民李甲把夏原吉带到村里的古井处,村民李甲向隔壁邻居喊道:“刘叔,有人向你讨些水来,可以吗?”</p>
<p>一名老者说道:“请随便。”李甲说道:“多谢刘叔。”夏原吉命人去井里打水,吩咐宫人们将水送给皇孙朱瞻基。</p>
<p>夏原吉告诉宫人们说道:“本官有事情还要询问,你们先给殿下送去。”宫人们一同回答道:“小人遵命。”</p>


  https://www.bqbwx.cc/44_44889/594694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