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穿越之宁王 > 第七十章 明成祖亲征瓦剌(下)

第七十章 明成祖亲征瓦剌(下)


  
<p>就在这时侯,宁王妃去探望王嫱的时侯,王嫱的妹妹王婉告诉宁王妃说:“王妃,我的姐姐好像有喜了。”宁王妃说道:“那真是太好了。”</p>
<p>这个王嫱的妹妹王婉,是王嫱的堂妹,听说姐姐嫁入王府,也要以贴身丫鬟的身份和姐姐一起嫁入王府,宁王妃念及两姐妹情深义重,也就同意两人一起入府。</p>
<p>宁王妃将这个喜讯告诉王爷,说道:“没想到妹妹入王府没几年,竟然为王爷开枝散叶,这是王府的好事啊!”</p>
<p>宁王朱栋梁说道:“那就有劳王妃去照料她一下。”宁王妃说道:“那是当然,臣妾也替王爷高兴啊!”世子朱盘烒说道:“母妃,我也替父王看看小娘。”</p>
<p>世子朱盘烒说道:“谢父王。”宁王朱栋梁说道:“你说咱们孩子几岁呢?”宁王妃将孩子的生辰告诉宁王朱栋梁,宁王朱栋梁说道:“想不到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该给他选个妻子啦!”</p>
<p>宁王朱栋梁说道:“今年给他挑好良配,可以从江西各地挑选良家女子,当以贤惠为主,如果有贫寒的女子,人品俱佳者,也可以参加应选。”</p>
<p>宁王妃说道:“这孩子的事情就交给臣妾来办吧!王爷,你还是好好在这里躺着休息吧!”宁王妃即命丫鬟小惠将王爷扶到床前休息。</p>
<p>这时,宁王的至交好友李吉带着朱小云来探望宁王朱栋梁。李吉说道:“我和王爷一年没见,王爷你这是怎么了?”宁王朱栋梁说道:“皇兄对本王如此不信任,看来本王很难有一番作为。”</p>
<p>李吉说道:“王爷,国家大事与你何关,不必如此操心,好好的做你的王爷,就算你做的再多,反而对王爷不利。”</p>
<p>宁王朱栋梁说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成婚,你想让本王的义妹苦苦等你吗?”李吉说道:“王爷,我将此事告诉家父,相信父亲会答应我们的婚事,到时你一定要来啊!”</p>
<p>宁王朱栋梁说道:“本王一定回来。”朱小云说道:“哥,多谢你这些年关照我,我入王府有快20年了,是王爷你把我从人贩子救出,能和王爷做兄妹,是小云的福气。”</p>
<p>宁王朱栋梁说道:“本王什么时候救你的,本王怎么想不起来呢?我的头好疼啊!”宁王妃说道:“你们先退下吧!王爷有旧疾,不能想起以前太多的事情。”</p>
<p>朱小云说道:“不如让我照顾王爷哥哥吧!”宁王妃说道:“你以后嫁入李府,也要遵守三从四德,不可以乱了章法。”朱小云说道:“那妹妹告辞了。”</p>
<p>李吉说道:“王爷的事情不用担心,有王妃在照顾呢?”李吉接着说道:“小云,我看你对王爷没有死心,竟然毫不遮掩的去关心他,你让我怎么想。”</p>
<p>李吉说道:“人家是王爷,想娶几个老婆自然不算什么,可是你是我看上的女人,难道就不管我的感受吗?”朱小云说道:“是我错了,你能不能原谅我呢?”</p>
<p>李吉说道:“小云,自从遇见你以来,虽然我们认识时间才两年,但是我对你早己情根深重,谈什么原谅不原谅。”朱小云说道:“谢谢你如此爱我。”</p>
<p>朱小云深情地亲吻李吉,李吉将朱小云抱起来说道:“我爱你。”这时,李吉的父亲李任泰同意他们的婚事,只是他们没想到是宁王朱栋梁促成的。</p>
<p>宁王府迎来了喜事,就是王爷生有两位小郡主,宁王朱栋梁经过休养,病情好转,开始抱着两个女儿到处散心,宁王府的人上下一片安详。</p>
<p>明成祖派出的锦衣卫向皇帝奏道:“宁王现在就在封地享受富贵,完全没有任何动静,听说宁王纳妾生下两个女儿,皇上应该放心了吧!</p>
<p>明成祖问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说道:“你说十七弟连朕派出的眼线都能查清楚,却不把朕的眼线拔掉,反而愿意接受朕的监督,你说这十七弟怎么想的?”</p>
<p>纪纲说道:“卑职猜不到王爷的想法,卑职认为王爷是韬光养晦,也有可能是真的臣服于陛下?”明成祖说道:“但愿我那十七弟对朕真是心悦诚服才好啊!”</p>
<p>于是,皇帝下旨将宁王的两个女儿封为金溪郡主、太和郡主,刘公公将圣旨发往南昌府,让自己的小太监去南昌传达圣旨,小太监传旨后,宁王朱栋梁特意派人将特产转交小太监。宁王朱栋梁说道:“这是本王的心意,希望小公公将本王的心意交给刘公公。”小太监说道:“王爷的心意,我一定会转告刘公公的。”</p>
<p>宁王朱栋梁说道:“那就有劳公公了,公公慢走。”小太监回到宫里后,将此物交给刘公公,没想到刘公公乐开了花。刘公公说道:“我要的东西终于在我的手上了。”</p>
<p>对于瓦剌的历史,元朝时称斡亦剌,又作卫拉特或卫喇特。在蒙元时期,斡亦刺贵族与成吉思汗系建立世代通婚关系,可谓是权势非常的显赫。正如拉施特哀丁所指出的那样,他们保持相互嫁娶姑娘的关系,并成为按达—忽答。这不仅对斡亦刺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部分。  </p>
<p>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由于人数众多,统治若干部落,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朝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p>
<p>瓦剌共有四大部或四万户,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随着元朝皇室的衰微,瓦剌遂乘机扩大实力,各方积极参予各派系的纷争。</p>
<p>诸部落大体是平等关系,瓦剌分为四大部分,有和硕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落。当时的蒙古汗王,只有召集权,并非是集权在一起。</p>
<p>公元1414年二月,明成祖开始从北京出发,率领明军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城准备亲征,随皇帝出征的官员和皇太孙朱瞻基也在其中。</p>
<p>五月初七,历时两个月大军到达广武镇,此前行军路线同于首次北征。十七日,驻跸速儿温都儿之地,其地有海子,水很清凉,被明成祖赐名曰蒙山海。盖军行已二程乏水,至二十一日到达饮马河。</p>
<p>六月初三,明军在三峡口击败了瓦剌部的一股游兵,杀且杀敌人数十骑。瓦剌部的头目召集将士们商讨如何对付明军,大家对此商议认为此时要从长计议。</p>
<p>明成祖在大帐召集将士商讨对策,总兵柳升向皇帝建议道:“末将率领大营部队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击破敌人的骑兵,到时陛下派神机营去攻击的要害。”</p>
<p>明成祖说道:“柳将军,朕觉得你主意是不错,可要是中了敌人的圈套,将军你该如何脱身。”柳升说道:“末将不怕牺牲,我们对敌人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末将实在想不出来好的法子。”</p>
<p>明成祖说道:“柳将军,此计甚是好,不能让将军牺牲,就算赢了也是两败俱伤。”柳升说道:“末将多谢陛下体谅,愿随陛下征讨瓦剌,万死不辞。”</p>
<p>众位将士也一起跪下喊道:“愿随陛下征讨瓦剌,万死不辞。”明成祖说道:“各位将士们,快点平身。”将士们和柳升说道:“谢陛下。”</p>
<p>皇太孙朱瞻基说道:“皇爷爷,你怎么了?”明成祖说道:“朕不小心闪到腰了。”朱瞻基说道:“皇爷爷,让孙儿帮你揉揉,感觉如何?”</p>
<p>明成祖说道:“不错,你这孩子有心了。”朱瞻基说道:“谢皇爷爷夸奖。”柳升说道:“末将告退。”接着,各位将士也都离开军中大帐。</p>
<p>六月初七日,明成祖驻跸忽兰忽失温,明军虏寇答里巴、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等率众逆我师,见行阵整列遂顿兵山颠不发。</p>
<p>皇上驻高阜望寇已分三路,令铁骑数人挑之,虏奋来战。安远侯柳升等人发神机铳炮毙贼数百人,亲自率铁骑击败敌人,瓦剌大败而回。</p>
<p>而武安侯郑亨等人领军追击,郑亨中流矢退兵。宁阳侯陈懋和成山侯王通等率兵攻虏之右,虏不为动。都督朱崇和指挥吕兴等直前薄虏,发神机铳炮,寇死者无算。</p>
<p>丰城侯李彬、都督谭青和马聚攻其左虏,和敌虏尽死斗,马聚受了重伤休养,都指挥满都力战而死。明成祖率铁骑驰击,虏大败,杀其王子十余人,斩虏首数千级,余众败走。当大军乘胜追击遇两座高山,虏勒余众复战,又将他们击败。当追至土剌河生擒数十人,马哈木和太平等人骑马脱身远逃。</p>
<p>第二天夜暮的时候下令收兵,皇太孙朱瞻基遣骑兵四出巡视,知道敌人已败走。皇上回到帐中,皇太孙朱瞻基被召见,明成祖对皇孙朱瞻基说道:“语以虏败之故。”</p>
<p>皇太孙朱瞻基叩头称贺道:“孙儿恭祝皇爷爷大显神威,敌寇已经败去,皇爷爷威武。”众将士跪下说道:“陛下威武。”</p>
<p>瓦剌军败退后,明成祖乘势追击,兵分几路夹击瓦剌军的所扑,杀敌数千人,瓦剌军纷纷败逃。此次战役,瓦剌受到重创,此后多年不敢轻易犯边境。</p>
<p>明成祖说道:“此虏尚未远,夜中尤须慎防,迟明追扑之必尽歼乃已。”皇太孙朱瞻基对答道:“皇爷爷督战勤劳,天威所加虏众破胆矣。今即败走假息无所,宁敢返顾乎。请不须穷追,宜及时班师。”</p>
<p>明成祖听从皇太孙的建议,明成祖将瓦剌战败的消息诏告天下。六月初九日,明成祖诏令班师回京。八月初一,皇帝的车驾至京师,明成祖大宴文武群臣。</p>


  https://www.bqbwx.cc/44_44889/593041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