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文献 > 第7章 强迫症/强迫症与尾状核超活化

第7章 强迫症/强迫症与尾状核超活化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1]百度百科-强迫症

        强迫症(ocd)习惯反应了大脑系统功能的紊乱,其导致了自动习惯、更多有目的行为、对行为控制的目标导向。有些专家认为,习惯是由刺激驱动的自动行为,可以在很多条件下形成,人们普遍认可的是简单回应的过度训练。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习惯也可以因为目标导向控制的失败而形成,这样导致的行为习惯,甚至在训练中持续存在。

        目前我们仍不清楚,以上哪个假设系统导致了强迫症行为习惯的夸大表现。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部门的claire教授等,为确定强迫症患者过度习惯养成的神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文章近期发表在amjpsychiatry杂志。

        研究者根据强迫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其神经生物学聚合性,根据大脑活动的异常来推测这些习惯是由目标导向还是习惯系统导致的。为研究强迫症养成习惯的神经基础偏差,故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来检验患者获得或延迟执行习惯时,大脑激活的改变。

        该研究共纳入37例强迫症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人员,通过4次训练,使其在功能核磁共振检查中学习如何避免震动,然后测试参与者是否已经掌握并形成了回避反应习惯。

        结果显示与任务相关的3个大脑活动兴趣区(尾状核、尾状核膜及眶额部皮质中线部)存在一定差异性。据观察,强迫症患者过度习惯的养成,与尾状核超活化相关。尤其是与正常对照组及没有形成习惯的强迫症患者相比,患者的强迫行为形成习惯时,可观察到较大的尾状核激活。

        总体来说,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表现出过度习惯与关键脑区-尾状核的超活化相关。早期研究指出,这个脑区对目标导向行为很重要,这表明强迫症患者习惯的易养成性,可能是目标导向系统紊乱损伤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刺激-反应习惯建立本身的差异。[2]丁香园,强迫症行为习惯与尾状核超活化相关,作者樊亚奇


  https://www.bqbwx.cc/25976_25976984/284187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