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人生的脚印 > 八十三前大海的母亲,那天放午工以前

八十三前大海的母亲,那天放午工以前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book.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八十三

        大海的母亲,那天放午工以前,和村人在村北山割麦子,到了放午工,块块坡地里的麦子,有妇女背的,有男劳力挑两捆小麦,都送到了村子东边那个大场里。

        大海的母亲也按她的力气用到了极限,背了一大背笼麦子,背到了村东边场里。

        因为放午工了,这里的麦子村中想捡麦子的人还没有发现,麦子虽然队里挑走背走了,却总会有掉的麦穗,大海的母亲萌生一念,给队里背了麦子回家后,让大海和她一起去捡这坡里的麦子,捡的麦穗,打的麦粒,再磨成白面粉,在当时,对于全家人的生活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大海的母亲,给队里背了麦子回家后,小院子地上暗暗的,如涂抹上了一层暗暗的光色一般。

        南边山顶上空的云层,突然浮起了黑的云,宛若在天幕上直立起来一般,天幕上的黑云长线条拉直了,像一个人一样,一个接一个,直向东边的天空中跑去一般。

        当天空中,还有蔚蓝色云层的很多,转眼间,一层薄的阴云就掩盖在上面了。

        大自然的这种变化,让村中人感觉到,有一场大雨快要降临下来了。

        大海的母亲,把背笼放在了屋檐下边,心中完全被一种要去北山捡麦子的心情,给点燃起来了。

        大海的父亲,也给生产队挑麦子刚刚回到了家里,已经站在案板前揉面,准备擀面条。

        大海的母亲对大海的父亲急急地说:“我和大海去捡麦子?”

        大海的父亲说:“快要下雨了,不要去了!”

        大海的母亲说:“我不去,别人去捡了,就没有我的事了,我要和大海去捡,多少捡一些,给家里人改善一下生活也是很好的!”

        大海的父亲还是不支持地说:“你给队里割麦子,干了半天,也还没有吃饭,不能这样饿着肚子,去捡麦子啊!”

        大海的母亲说:“不要紧的,生产队能给家里,分到多少斤麦子,我稍于捡些麦子回来,就厚实一些。”

        大海的父亲,见大海的母亲,根本不听他的说法,只好以她说的去做罢了。

        大海听到了他的父母亲,关于捡麦子的对话,其实,他是和他的父亲想法一样的,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肚子早就饿了,他知道那是怎么一座高山,他是不想去的。

        大海的母亲对大海说:“大海,和妈一块去北山后边捡麦子去吧?”

        大海说:“我没有吃午饭,肚子饿了,我不去!”

        大海的母亲劝说:“肚子有多饿!妈和你一样,妈也没有吃午饭,现在还没有人知道,那山背后麦地里的麦子,还没有人去捡,如果有人去捡了,咱们再想捡,也捡不到什么了。”

        大海说:“我不想去捡麦子,没有吃午饭,我肚子饿捡不了的。”

        大海的母亲说:“我给队里割了半天麦子,又背了一大背笼麦子,从高山上,背到了队里的东场里,也没有吃午饭,难道说我肚子吃了铁不成?大海,暂时忍一下肚子饿吧,到坡上把那麦子捡回来,只要咱们捡到了麦子,以后给我娃烙白面馍,白面熟了的时候,给我娃分最大的一块!”

        大海本来一点不想去,北边山上捡麦子,经母亲这一番话,还是受到了激励,他动心了,主要是听他的母亲给他讲的,用捡的麦子推成白面,烙白面馍时,能发给他最大的一块,这是很有诱获力的,因为那时候,农村人吃白面馍,实在少得可怜。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一起出了屋门,向外走去,大海背了一个背笼,大海的母亲背了一个背笼,像两名战士一样,向北山前行了。

        天空是阴云密布,整个天空大地,都变得色彩暗淡起来了,大海的母亲走在前面,大海跟在母亲后边,脚下踩着这样暗淡色彩的一条上山的路,那条上山的路,大海曾经走过不知多少次,在山上打过猪草,给牛割过草,给家里割野刺当柴烧,那山路是九曲十八弯,上山是很难走的一条山路。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从村中出来,走到上山的路上时,那山路宛若登天的梯子一般,大海的母亲屁骨掘得更高,双脚是你争我赶的直向高山处前行。

        大海也学着他的母亲怎么爬山,双脚的力量变得坚实有力起来,上山的步子一步紧追一步,心中如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一般,有一种激情,有一种简单的盼望,能捡些麦子,这给他们上山动力是多么的大啊!

        上完了一座山头之后,这时候,山顶上如马的脊背一般,大海的母亲和大海,犹如在马背上前行,每一步都是坚实有力的。

        从村子的路上,到这一段上山的路上,一步接一步的刻上了大海母亲和大海的脚印,多少年以后还会在那上路上的,只是被一层尘埃遮掩着。

        那脚印中,有大海对他的母亲,为全家人付出的爱的记忆,也有大海成长的脚印记忆,把心中先久存的记忆大门打开,把那失去的岁月,把那些苦难的日子的一切动作,一切语言,一切想法,一切愿望都重新记起,才知道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上到了山顶以后,还要向北继续走一段较平的山路,大海的母亲和大海的头顶上天穹那么黑,那么暗,宛若离他们更近了,一伸手,就把天空给握在手中一般。

        这么一个阴云密布的天空下,天空、大地、高山,都变成了和平时不相同的色彩,是用黑暗之色写成的,可是大海和他的母亲心中,依旧有一种如春天的光明亮丽的色彩,在心中孳生着,那就是想捡到麦子,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朴素的愿望。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一直向北面的一个山峰走去,现在已经走到了,他们很远看见的山峰,这山峰尖尖的,直插进云端。

        大海的母亲,很欣喜地对大海说:“我们到地方了。”

        大海瞅了他的母亲一眼,他的母亲绯红色的脸上,因为爬山,满头大汗,像从水中捞出来的人一般。

        大海用他衣服的袖子,把他脸上的汗水擦了一下。

        大海的母亲像一个将军,要指挥作战一般,对大海说:“你看见没有?从这里向下,有八块小麦地,咱们从山顶处开始捡,一直捡到山底处的一块麦地。”

        这麦地是很小的坡地,麦穗和平地的麦穗比起来,要小一半,当然含的麦粒也是麦子,却不比平地的麦粒饱满,就是这样的麦子,只要能捡到,在那困难的年代,真如同捡宝贝一样背回到家里。

        一棵麦穗在一根长长的麦杆子上边,每发现一棵,大海的母亲就快的捡起来,在手中握成一小把,够一把了,就把它夹在胳膊里。

        大海跟在母亲的后边,一块地,他们母子俩个各占一半,弯着腰,双手不停地地捡着那掉在地上的每一粒麦穗。

        大海的母亲,像是一位战士一样机警,每一粒麦穗,都能被她发现,她的身子很少直起来,发现的麦穗特别多,简直捡不完似的,这种心境,和诗人创作相似,诗人突然来的灵感一样,一首接一首的写起来,诗人想把他对世界的全部感受写下来,诗人的句子是什么,是一种心意的表达,能表达他这种心意的时候,诗人应是心醉神迷之感,大海的母亲捡到了麦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兴致。

        大海的母亲捡麦子,她的身子一直是弯的,不肯直起腰来,歇上些许的时间。

        大海多年以后,读到了著名作家刘震云老师,说到了他的奶奶割麦子,解放前给地主割麦子,小伙子都比不了她?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是因为刘震云老师的奶奶不直腰,实际上割麦的速度并不比别的人快的。大海从刘震云老师谈他的奶奶割麦子,为什么割得快的原因中,明白了一种真正的人生道理,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一般作战的精神,不能停,三停两停做事的效果就差多了。

        大海的母亲捡麦子,和刘震云老师的奶奶割麦子割得快,有相似之处,这也说明了大海的母亲,在农村劳动,经过了千锤百炼,深得了干活快的原理。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先从从最高处到最低处的第一小块坡地里捡麦子。

        大海捡了一抱和麦杆连在一起的麦穗,放在地中间,直起腰来,向前看他的母亲捡了多少麦子,比他捡的有五倍多,一小堆一小堆的隔几步远,放一小堆。

        天空满是阴暗,有好多处黑的更浓厚了,雨像要快下来,却还没有下来,已经预示出来很快就要下大雨了。

        整个山坡上,闪过了好几次红红的电光,像从大海和他的母亲身边闪过去一般。

        红红的电光,有时候,就在他们近处闪过,很快消失掉,接着又是几下红光,哗地一闪。

        大海这时候,内心中不由得有一种惊恐之感。因为他听说过,打雷闪电的时候,不能在野外,要在室内。可这时候,大海和他的母亲为了捡到麦子,连这些都不顾了。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一直捡到山最低的一块坡地里。大海的母亲对大海说:“我们把捡到的麦子,抱到山顶处。”

        就这样,他们又把捡的麦子,放在每小块地上的麦子,往一块收,够一大抱子,抱到山顶处,再下到麦地里,抱捡的麦子再抱到山顶,如此反复数次。

        捡的麦子,全部抱上了山顶之后,大海的母亲,帮助大海把背笼的麦子,盘得很高,用背笼上的皮绳系紧。

        大海的母亲给自己的背笼的麦子,盘得高高的,同样,用背笼上自带的皮绳系得很紧。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各自背着捡的麦子,沿来的山路回家去。

        大海的母亲没有下山的时候,还给大海说:“大海,咱们捡的麦子,背回家,晒干了,能打麦粒十五六斤不成问题的,妈一定给我娃用这捡的麦子,推成白面,给我娃好好烙的吃一回白面馍!”

        大海听他的母亲,给他讲这样的话的时候,捡麦子的劳动,都感到不多累了。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背着捡的麦子,下山走到了村子公路上时,公路上站着一个人,正是队里的记工员王胜利,正在左顾右盼,他久久的向村中那北山上望着,他知道队里在那一块地里割麦子,队里挑了麦子之后,还要安排人,去捡那麦地里掉的麦子,队里没有捡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捡的。

        王胜利伸着勃子,向北边的山上眺望时,他看见了两个人背着背笼,就知道背的是麦子,正是那几块坡地里,当时队里人挑了麦子,还没有安排他捡的麦地。

        当大海的母亲和大海背着麦子,走到了王胜利跟前的时候,王胜利对大海的母亲说:“谁让你们去捡麦子的?那地里掉的麦子,队里还没有捡,你就想钻这个空子,没有门!”

        大海的母亲,没有想到遇到了这王胜利,有这么个说法。

        王胜利说:“你们母子俩个,把背笼的麦子,背到东场里去,要是背回家,要罚你们几百斤小麦,你看那一头合算?”

        大海的母亲此时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了,与她原来的想法完全相反。

        对大海说:“等于我们没有捡这麦子!”

        王胜利逼着大海的母亲,把捡的麦子背到村东边大场里交公,大海的母亲内心是不情愿的,可是她深知王胜利就是队里的干部,他说的话是算数的,只好背着麦子,背到东场里去了,大海也跟着他的母亲在后边走着。

        王胜利走在最后边,王胜利还在得意地说:“我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再占集体的便宜!”

        大海的母亲和大海,把捡的麦子背到东场后,王胜利找了一个大称,称了一下他们捡的麦子,王胜利对大海的母亲说:“一共五十斤麦子,给你们记五分工。”

        大海的母亲对王胜利是怎么回应的?是在意这五分工,还是不在意这五分工?敬爱的诸位看官,且听下文细讲。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qubook.co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https://www.bqbwx.cc/15_15612/44904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bw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bwx.cc